颅内高压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导致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缩小,引发颅内压持续超过正常上限(≥200毫米水柱或1.92kPa)的临床综合征,常继发于颅内疾病或全身性病变。
主要特征
-
典型三联征
- 头痛:多为持续性胀痛或跳痛,咳嗽、弯腰时加重;
- 呕吐:呈喷射性,与进食无关;
- 视乳头水肿: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缘模糊,严重时出现视网膜出血或失明。
-
其他症状
- 意识障碍:轻者反应迟钝、昏睡,重者昏迷;
- 生命体征改变:呼吸节律紊乱、血压波动、体温异常;
- 神经系统症状:偏瘫、失语、复视、瞳孔变化等。
病因分类
-
颅内容物增加
- 脑组织体积增加:脑水肿(如脑外伤、缺氧、中毒);
- 血容量增加:二氧化碳蓄积、血管运动中枢刺激;
- 脑脊液增多: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如脑积水);
- 占位性病变:肿瘤、血肿、脓肿等。
-
颅腔容积缩小
- 先天性畸形(如狭颅症、导水管狭窄)。
-
其他因素
- 全身性疾病:颅内感染、代谢紊乱(酸中毒、肝性脑病)。
诊断与治疗
-
诊断
依据三联征表现,结合腰穿测压(≥200毫米水柱)及影像学检查(CT/MRI)明确病因。 -
治疗
- 药物降颅压: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剂;
- 手术干预:切除肿瘤、引流脑脊液或去骨瓣减压;
- 对症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感染、纠正代谢紊乱。
预后
取决于原发病的严重程度及治疗及时性,部分患者可治愈,但若进展为脑疝则死亡率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