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气囊肿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 定义:肠气囊肿病是一种胃肠道黏膜或浆膜下气性囊肿,可累及从食管至直肠的全部或部分胃肠道。
- 病因:病因目前还不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消化道狭窄,如幽门梗阻、肠梗阻、肠道肿瘤等;消化道炎症,如急性坏死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消化道血管病变,如肠系膜血管栓塞、肠道胶原血管病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医源性因素,如服用某些药物、内镜检查等;长期接触三氯乙烯等。
- 症状: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表现为伴发疾病的症状,如腹泻、腹胀、便血、腹痛、里急后重(很想排便但排不出)、体重减轻、排气过多等。
- 检查:主要包括内镜检查,可观察到胃肠道黏膜的外观、有无气囊等;影像学检查,如腹部 B 超、X 线检查、钡餐造影及 CT,可了解肠壁有无气体聚集,还可了解腹腔内是否有其他病变。
- 诊断:一般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内镜检查可见胃肠道管壁有单个或多个囊状、透明或半透明隆起,触之柔软有弹性,使用活检钳或穿刺针刺破囊壁后有气体排出,气囊随之塌陷甚至消失。腹部 B 超可见肠壁内有强的气体回声影。腹部 X 线检查发现有沿肠壁排列的单个或成簇大小不一的类圆形透光区。钡餐造影可见肠壁有类圆形光滑的充盈缺损,基底宽、密度低。腹部 CT 可见肠壁黏膜下或浆膜下有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的囊样或线样气体密度影。
- 治疗:以治疗原发病为主。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如针对由肠梗阻引起的肠气囊肿,应禁食、胃肠减压以降低肠内压,同时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及适量 B 族维生素药物;药物治疗,如使用甲硝唑等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控制症状;手术治疗,对于严重感染导致肠气囊肿急性发作,伴有反复出血、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他治疗,如氧吸入治疗,通过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使氧进入氧浓度低的囊肿中置换非氧气体,通过扩散被机体代谢利用,使气囊肿消失。
- 并发症: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肠扭转、肠梗阻、自发性气腹、张力性气腹、肠出血、肠穿孔等。
- 预后:肠气囊肿病是一种良性病变,预后主要与原发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暴发性肠气囊肿病预后不佳,手术死亡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