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肺栓塞的治疗以抗凝为主,目前尚无药物能够“根治”,但规范用药可有效控制病情并预防复发。以下是妊娠期及产后药物使用要点:
一、妊娠期首选药物
-
低分子肝素(如依诺肝素)
- 作用机制:抑制凝血因子活性,防止血栓扩大或新血栓形成。
- 优势:对胎儿安全性高,无需频繁监测凝血指标,哺乳期可继续使用。
- 用法:根据体重调整剂量,皮下注射,需持续至分娩后至少6周。
-
普通肝素
- 适用情况:肾功能不全或需快速调整抗凝强度时短期使用。
- 注意事项:需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二、妊娠期禁用或慎用药物
-
华法林
- 风险:妊娠早期可致胎儿畸形,晚期可能引发胎盘早剥或胎儿出血,需严格禁用。
- 产后使用:可通过乳汁分泌,但风险较低,可与低分子肝素叠加使用直至INR达标(2-3)。
-
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
- 限制:缺乏妊娠期安全性数据,不推荐使用。
三、特殊情况下的药物选择
- 溶栓药物(如尿激酶、阿替普酶)
- 适用情况:仅用于大面积肺栓塞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需严格评估出血风险。
- 注意事项:溶栓后需继续抗凝治疗。
四、其他关键注意事项
- 治疗疗程:抗凝治疗需贯穿妊娠期及产后至少6周,总疗程不少于3个月。
- 多学科管理:需由产科、血液科及心血管科医生共同制定方案,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及胎儿状况。
- 生活方式干预:避免久坐/卧,保证适度活动;均衡饮食,控制体重增长。
妊娠合并肺栓塞的治疗需以低分子肝素为核心,严格避免华法林等致畸药物,并根据病情调整方案。患者应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换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