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菌肺炎是由布氏菌属细菌所引起的肺部急性或慢性感染,属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以下是关于该病的详细介绍:
- 病因:布氏菌属细菌感染肺部所致。国内以牛、羊为主要传染源,病菌存在于病畜的组织、尿、乳液、胎儿等。人类与病畜、带菌动物接触或食用病畜及其乳制品,病原菌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等多种途径感染人体。在不存在接羔挤奶等职业的非牧区,经呼吸道传播可能是最主要的途径。
- 好发人群:人类对布氏菌属普遍易感。牧民、兽医、屠夫、肉类加工厂的工人、微生物实验室技术人员感染率较高;青壮年男性发病率较高。
- 症状
- 急性期:以波浪状发热为特点,发热持续 1 至数周,间歇数天至 2 周以后再发热,高热时多伴有畏寒及寒战,多汗,并伴有全身疲倦、烦躁不安、头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肺部可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为干咳,少数患者咳痰,痰为黏液性、脓性或血性,偶有声嘶。还可出现游走性大关节肿痛,有的小关节亦可发生,不对称,疼痛呈针刺样,有的可发生肌肉痛,多见于两大腿及臀部,有时呈痉挛性痛。
- 慢性期:呈低热、咳嗽、咳痰,常为黏液脓性痰或偶有血丝,可伴有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疲倦、失眠、关节痛、神经痛。
- 并发症:急性期常并发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脑膜炎、胆囊炎、肝脾脓肿、骨髓炎、睾丸炎等,个别孕妇患者可导致流产。慢性期可有关节和脊柱僵直,肌腱挛缩变硬等。严重时可引发败血症,部分病例为爆发性、致命性,常伴多发性内脏脓肿。
- 检查:包括血常规和血沉检查,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或绝对增多,有时可见到异常淋巴细胞,血沉增速,部分病例可有正色素大细胞性贫血;细菌培养,血培养和骨髓培养可分离出病原菌;血清学检查,主要包括试管凝集试验、平板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
- 治疗:主要为抗感染药物治疗,早期诊断并给予患者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急性期症状严重者需对症处理。一般采用多西环素加利福平治疗,也可用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加链霉素,或加利福平,其他抗革兰阴性杆菌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索、氨苄西林、红霉素、氯霉素等亦有相当疗效。慢性期抗菌药物仍有效,但四环素疗程应延长至 6 周以上,链霉素以 4 周为宜。
- 预后:多数患者及时治疗,预后较好。但如果疾病引发败血症,可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