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一、发病机制
- 房室结双径路
- 正常情况下,房室结内存在电生理特性不同的两条径路,即慢径路和快径路。
- 慢径路的传导速度较慢,但不应期较短;快径路的传导速度快,而不应期较长。
- 折返形成
- 当一个适时的房性期前收缩出现时,快径路可能处于不应期而发生传导阻滞,冲动便通过慢径路下传至心室。
- 由于慢径路传导缓慢,当冲动到达慢径路远端时,快径路已脱离不应期,冲动就会沿快径路逆传回到心房,如此反复循环,就形成了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二、临床表现
- 症状
- 患者可出现心悸,感觉心跳突然加快、强烈,可伴有胸闷、头晕、乏力等症状。
- 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仅有轻微的心悸,持续数秒至数分钟,而有些患者症状较重,可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导致晕厥。
- 体征
- 听诊时可发现心率加快,节律规则,心音有力。
三、诊断方法
- 心电图(ECG)
- 是诊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主要方法。
- 典型的心电图表现为:心率通常在150 - 250次/分,节律规整;QRS波群形态正常(当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群可增宽畸形);逆行P波常埋藏于QRS波群内或紧随其后,在Ⅱ、Ⅲ、aVF导联上P波倒置。
- 电生理检查
- 对于诊断不明确或需要进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可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 它可以准确地确定房室结双径路的存在、折返环路的部位等,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四、治疗
- 急性发作期治疗
- 刺激迷走神经
- 对于症状较轻、发作时间较短的患者,可尝试刺激迷走神经来终止心动过速。例如,Valsalva动作(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作呼气动作)、颈动脉窦按摩(患者取仰卧位,先按摩右侧颈动脉窦,每次5 - 10秒,如无效再按摩左侧,但不可双侧同时按摩)、诱导恶心等。
- 药物治疗
- 腺苷是终止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它可迅速作用于房室结,延长其不应期,从而终止折返激动。一般静脉注射后数秒内即可起效。
- 如果腺苷无效,可选用维拉帕米、地尔硫䓬等钙通道阻滞剂,或者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 刺激迷走神经
- 长期治疗
- 对于频繁发作、症状明显的患者,可考虑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这种方法是通过将导管经血管插入心脏,找到引起折返的部位,然后释放射频电流,破坏折返环路,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已成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一线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