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型哮喘是一种由胃液反流刺激气道引发的特殊类型哮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外表现。其核心机制为胃酸等反流物误吸至气道,导致气道炎症、痉挛及高反应性,从而诱发哮喘症状。
主要特征
-
症状表现
- 呼吸系统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呼气性哮鸣音、慢性咳嗽(尤其夜间加重)
- 消化系统症状:烧心、反酸、嗳气、上腹痛、咽部异物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或胸骨后灼热感
- 症状加重场景:进食后、平躺或弯腰时症状更明显
-
诊断依据
- 结合哮喘与胃食管反流双重症状,通过24小时食管pH监测确认反流事件与哮喘发作的关联性
- 肺功能检查(如支气管激发试验)评估气道反应性,必要时通过胃镜排除其他消化道病变
-
治疗方法
- 抗反流治疗: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减少胃酸分泌,结合饮食调整(避免高脂/辛辣食物)及睡眠体位管理(抬高床头)
- 哮喘控制: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缓解气道炎症及痉挛
- 严重病例:对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能需抗反流手术
与其他哮喘的差异
胃型哮喘无明确季节性规律,且哮喘症状与消化道症状常同步出现。流行病学显示约45%-60%哮喘患者合并胃食管反流,但经规范抗反流治疗后,多数患者哮喘症状可显著缓解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