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病因
- 由于心室起搏(尤其是右心室心尖部)导致房室或双心室收缩不同步,引发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及神经症状。
- 常见于VVI单腔起搏或单纯右室起搏患者,发生率约2.5%-17%。
2. 典型症状
- 常见症状:头晕(85%)、眩晕、晕厥(38%)、气短、心悸、运动耐力下降。
- 体征:低血压(25%)、充血性心力衰竭(肺部啰音、水肿)、心音强弱不等。
3. 治疗方法
- 起搏器优化:将VVI模式升级为DDD双腔起搏,或采用希氏束/左束支起搏恢复同步收缩。
- 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缓解症状。
- 严重病例:需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或射频消融阻断异常传导。
4. 预防措施
- 优先选择生理性双腔起搏,植入前评估心房功能。
- 术后定期程控随访,监测血压及心功能变化。
该病可通过合理选择起搏方式和及时干预有效控制,预后较好。若出现活动后气促、晕厥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