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石病(胰石症)是一种因胰液成分改变或胰管梗阻导致胰腺内形成结石的病理状态,多见于慢性胰腺炎患者。以下为综合介绍:
一、病因及危险因素
- 主要诱因:长期酗酒、胆道系统疾病(如胆管炎)、营养不良、遗传或免疫异常等。
- 形成机制:胰液中的胆固醇、钙盐等物质沉积形成结石,阻塞胰管并引发炎症反应。
二、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 早期:反复上腹隐痛或钝痛(酗酒者可出现剧烈疼痛)、脂肪泻、腹胀、体重下降,约25%患者伴黄疸。
- 晚期:胰腺进行性纤维化导致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可能引发糖尿病、脂肪吸收不良等并发症。
三、诊断与治疗
- 诊断:结合上腹痛病史,通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观察胰管扩张及结石分布情况确诊。
- 治疗原则
- 清除结石:以内镜治疗、体外震波碎石或手术为主,解除胰管梗阻。
- 防治并发症:控制胰腺炎、糖尿病等继发病症,调整饮食结构(低脂、高纤维)。
四、并发症
- 急性/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结石长期刺激可能诱发恶变)、胆道梗阻性疾病、糖尿病等。
五、流行病学与预后
- 发病率:国内约1%,酗酒、慢性胰腺炎患者风险较高。
- 预后:早期干预可痊愈,但若合并胰腺癌等严重并发症则预后较差。
注:胰石病需与胆石症等疾病鉴别,定期体检及改善生活方式(如戒酒、均衡饮食)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