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病因
- 核心机制:胃部疾病(如胃溃疡、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等)通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局部刺激,反射性引起心脏症状。
- 常见诱因:包括胃酸分泌异常、胃黏膜损伤、幽门螺杆菌感染、吸烟、饮酒及不规律饮食等。
2. 典型症状
- 胃部症状:上腹痛(针刺样或压榨样)、反酸、腹胀、嗳气等。
- 心脏症状:心前区疼痛(类似心绞痛但无心电图典型改变)、胸闷、心悸,疼痛多与体位或饮食相关,扩冠药物无效,解痉止酸药可缓解。
3. 诊断要点
- 排除性诊断:需通过心电图、胃镜等检查排除心源性或胃部器质性疾病,最终结合病史和症状综合判断。
- 鉴别诊断:需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区分,尤其当心脏症状突出时易误诊。
4. 治疗与预防
- 药物治疗:以缓解胃部原发病为主,如抗酸药(奥美拉唑)、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促胃动力药(多潘立酮)等。
-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酒、规律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必要时结合心理干预改善焦虑情绪。
- 手术治疗:仅适用于并发症(如溃疡穿孔)或内科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
5. 预后
- 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但需警惕未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为胃溃疡穿孔、胃癌等严重疾病。
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胸痛伴胃部不适,建议尽早就诊消化内科或心内科,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