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更严格,安全性更高
老国标电缆与新国标电缆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多个来源信息整理如下:
一、标准体系与规范
-
标准整合
新国标将2008版GB/T9330.1、GB/T9330.2及GB/T9330.3三个标准合并为一个简化版,简化了执行流程。
-
术语修订
将“固定敷设用电缆”改为“硬结构电缆”,“移动敷设用电缆”改为“软结构电缆”,使分类更精准。
-
新增要求
-
增加铜/塑复合带(箔)屏蔽(代号P4);
-
强化交联聚乙烯绝缘的收缩试验和吸水试验;
-
提高金属(复合)带金属层最薄处厚度、屏蔽绕包搭盖率及金属丝编织屏蔽单丝直径要求。
-
二、材料与工艺
-
导体材料
新国标采用更高纯度的紫铜,导电性能更稳定;老国标可能使用含杂质的铜材,导电性较弱。
-
绝缘与护套
国标电缆采用二代护套料,质量更可靠,无气孔、沙眼等问题;非标电缆常使用劣质材料,易出现绝缘缺陷。
-
生产工艺
国标生产设备需符合国家标准,工艺更严格;非国标可能使用简化工艺,影响电缆寿命和安全性。
三、物理性能
-
导体规格
国标电线长度缩短(60-75米/卷,误差≤0.5米),而老国标多为100米/卷;
国标铜芯柔韧度高,非标电缆易折断。
-
重量与外观
国标电缆重量规范(如1.5mm²铜芯线每100米约1.8-1.9kg),非标电缆常存在重量不足、表面粗糙等问题;
国标电缆紫红色光泽,非国标可能呈暗淡或黑色,表面有杂质。
四、安全与认证
-
认证要求
国标电缆需具备质量体系认证书、合格证、厂名等信息,标签规范;非国标电缆可能无认证或标签不规范。
-
检验标准
国标电缆需通过导体电阻、绝缘强度等多项检测,非国标可能未达标。
五、价格与市场
- 国标电缆因成本较高,价格也相对较高;非国标电缆成本低,但安全性较低。
总结
新国标电缆在材料、工艺、安全性能等方面均优于老国标,适合对电力传输要求较高的场景(如住宅、商业建筑等);老国标电缆多用于低要求环境,但存在安全隐患。选购时建议优先选择国标认证产品,并注意核对认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