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饲料化利用
- 青贮/黄贮技术:通过密封发酵保存秸秆营养,提升适口性,适用于牛羊等反刍动物饲料。
- 氨化/碱化处理:利用化学试剂分解秸秆纤维,提高消化率,转化为高营养饲料。
- 压块饲料:将秸秆粉碎后高压成型,便于储存和运输,营养更均衡。
-
能源化利用
- 生物质燃料:压缩成块状或棒状燃料,用于取暖、发电,替代化石能源,减少碳排放。
- 沼气生产:秸秆在厌氧环境中发酵生成沼气,用于发电或家庭能源,副产品沼渣可作肥料。
- 热解气化:高温分解秸秆产生可燃气体,用于工业或居民用能。
-
基料化与原料化
- 食用菌种植:以秸秆为基质栽培平菇、双孢菇等,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 工业原料:生产板材、纸浆、复合材料等,减少木材消耗,如秸秆人造板、无甲醛环保板。
-
肥料化利用
- 直接还田:粉碎后翻耕入土,改善土壤结构,提升有机质含量。
- 堆沤腐熟:与粪污混合堆肥,生成腐殖质,增强土壤肥力。
- 炭基肥:热解生成生物炭,与化肥混合制成复合肥,保水保肥效果显著。
-
高值化创新应用
- 生物天然气:秸秆与粪污协同发酵生产天然气,替代传统能源。
- 纤维素乙醇:提取秸秆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推动清洁能源发展。
- 3D打印材料:研发秸秆基生物降解材料,拓展环保应用场景。
政策与产业支持:多地通过专项资金补贴(如安徽“秸秆变肉”计划)、技术推广(如北京“五化”模式)及市场化运作,推动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例如,北京市顺义区通过打捆销售秸秆至养殖场,实现亩均增收450元。
这些方式不仅减少焚烧污染,还通过产业链延伸提升经济效益,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