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冲洗伤口
用碱性肥皂水或5%-10%碳酸氢钠溶液(小苏打水)冲洗伤口5分钟以上,以中和蜈蚣释放的酸性毒液。若条件有限,可用清水冲洗,但需避免使用碘酒等刺激性液体。
2. 吸出毒液
用拔火罐、吸奶器等工具吸出伤口内残留毒液,注意不要强行挤压伤口,以免毒液扩散。
3. 冰敷消肿
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伤口处,每次10-15分钟,可减少毒液吸收并缓解疼痛。
4. 局部用药
可涂抹氨水、5%碳酸氢钠溶液或中草药(如鲜马齿苋、鱼腥草捣糊外敷),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 防止毒液扩散
用布条在伤口近心端捆扎15分钟/次(每隔15分钟松开2-3分钟),避免长时间结扎导致缺血。
6. 及时就医
若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诊:
- 全身症状:发热、恶心、头晕、心悸、抽搐等
- 局部恶化:皮肤坏死、水疱扩大、剧烈疼痛
- 过敏反应: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
预防建议:
- 保持室内干燥,定期清理墙角、床底等潮湿区域
- 户外活动时穿长袖长裤,避免夜间靠近草丛、石缝等蜈蚣栖息地
- 发现蜈蚣时勿直接用手拍打,可用木棍等工具驱赶
注:处理过程中切勿用嘴吸吮伤口,避免毒素通过口腔黏膜侵入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