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体检类别的填写需根据劳动者所处的工作环境、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体检目的进行选择,具体分为以下三类:
一、职业健康检查类别划分
-
岗前体检
针对初次入职员工及岗位转岗人员,主要评估其健康状况是否适合从事特定工作,重点检查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的健康指标。
-
在岗体检
定期对在职员工进行体检,以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
-
离岗体检
针对即将离职或调岗员工,评估其健康状况是否适合原岗位或新岗位,同时为职业健康档案提供最终记录。
二、特殊类别说明
-
应急体检 :在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或疑似职业病时进行,属于特殊应急情况处理流程。
-
其他类别 :如婚前体检、年度体检等,需根据具体需求选择,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无直接关联。
三、填写注意事项
-
类别选择依据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规定,职业健康检查分为岗前、在岗、离岗三类。若接触多种危害因素,需在“职业危害”栏详细标注。
-
信息匹配要求
-
身份证号需与入职证、劳动合同等材料保持一致;
-
性别、出生年月等基础信息需与身份证及用工记录相符。
-
-
检查项目针对性
不同类别体检包含差异化的检查项目。例如,岗前体检侧重基础健康评估,离岗体检可能增加肿瘤标志物等专项检查。
四、示例填写结构
类别 | 填写内容示例 | 特殊说明 |
---|---|---|
岗前 | 总工龄(参加工作年限) 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如苯、粉尘等) |
需标注“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 |
在岗 | 上岗前检查项目+在岗期间定期检查项目(如肺功能、血常规等) | 根据岗位风险调整检查项目 |
离岗 | 上岗前检查项目+离岗前专项检查项目(如肿瘤标志物) | 重点关注职业病后遗症 |
建议用人单位根据员工实际接触危害因素、岗位类型及法律法规要求,选择合适的体检类别,并确保检查项目覆盖相关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