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敏反应的识别
- 局部反应:蜇伤处红肿、灼痛、瘙痒,可能伴随水疱或淤点,通常1-3天消退。
- 全身过敏反应(危险信号):
- 皮肤黏膜症状:全身荨麻疹、风疹块、血管性水肿(如头面部肿胀)。
- 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困难、喉头水肿、哮喘、窒息。
- 循环系统症状:血压下降、头晕、恶心、大小便失禁。
- 严重时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昏迷、多脏器衰竭甚至休克。
二、应对措施
-
现场急救:
- 去除毒刺:用镊子或卡片轻压蜇伤处拔出毒刺,避免挤压毒囊。
- 中和毒素:蜜蜂蜇伤用肥皂水冲洗(酸性毒液),黄蜂蜇伤用醋酸水(碱性毒液)。
- 冰敷止痛:冷敷蜇伤部位15-20分钟缓解肿胀。
- 药物干预:
- 轻度过敏: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或外用炉甘石洗剂。
- 严重过敏:立即肌注肾上腺素(0.3-0.5ml 1:1000溶液),必要时重复注射。
-
紧急医疗处理:
- 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时,需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mg)或氢化可的松,并吸氧。
- 若血压持续下降,可用多巴胺维持循环。
- 严重者需气管切开辅助呼吸。
-
预防与注意事项:
- 蜂疗前需做过敏试验,观察30分钟确认无全身反应。
- 过敏体质者避免接触蜂类,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
- 被蜇后至少观察30分钟,症状加重需立即就医。
提示:约5亿分之一的人可能因单次蜂蜇致死,因此过敏反应需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