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虱(yǐ shī)是汉语中一个合成词汇,指代蚂蚁和虱子两种昆虫的合称,属于古汉语中的常见表述。其具体特征和相关信息如下:
一、基本含义
-
字词构成
该词由“蚁”和“虱”组成,其中“蚁”指蚂蚁,“虱”指寄生性昆虫虱子,二者均为体型微小的生物。
注:在汉字书写中,“蚁虱”也作“蚁蝨”,二者为异体字关系。 -
出处与用法
该词汇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的《抱朴子·清鉴》,原文以“蚁虱”比喻微小事物或细节,例如:“犹蚁虱之蓄,而欲以明三光之照。”
二、相关延伸
需注意与“蚁狮”的区别:
- 蚁虱是文学性词汇,仅指两种昆虫的合称,并非实际生物分类名称。
- 蚁狮(别名地牯牛、沙虱)则是脉翅目蚁蛉科昆虫的幼虫,属于真实存在的物种,以在沙地制造漏斗形陷阱捕食蚂蚁著称。
三、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用于实际指代昆虫,更多作为古籍引文或文学修辞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