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罕见但却真实发生的案例。以下是关于这个事件的详细情况:
事件概述
一名7岁的孩子(小翔)在进行雾化治疗时,突然剧烈咳嗽,随后咳出了一条长约12厘米的活体蚂蟥
事件经过
- 1.症状出现:小翔在近一个月内频繁出现呼吸不畅、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
- 2.初步治疗: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果后,小翔被转至普洱市人民医院儿科进行治疗。医护人员为他进行了雾化吸入和氨溴索静脉滴注等对症治疗
- 3.咳出蚂蟥:在雾化治疗过程中,小翔突然剧烈咳嗽,随后咳出了一条长约12厘米的活体蚂蟥
- 4.后续检查与治疗:医护人员立即为小翔进行了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确认气道内是否还有蚂蟥残留。检查发现蚂蟥已被咳出,但由于长期寄生,小翔的肺部已出现严重感染和肺不张。医生团队进行了肺泡灌洗,清除痰栓,恢复气道通畅
原因分析
医生分析,小翔可能是在村边小河游玩时,不经意间将蚂蟥的幼虫或虫卵吸入气道。蚂蟥以吸血为生,气道内的氧气、血液和湿润环境为蚂蟥提供了理想的生长条件
预防措施
1.穿着防护:在蚂蟥出没的地区,应穿着长裤和袜子,并将袜筒套在裤腿外面。
2.使用驱虫剂:在鞋面上涂上肥皂、防蚊油或风油精等物质。
3.避免接触生水:不喝未经消毒、加温、过滤处理的生水,避免误食蚂蟥幼虫或虫卵
4.注意个人卫生:在野外活动后,应及时检查身体,特别是隐蔽部位,如发现蚂蟥应及时正确处理。
5.选择宿营地点:宿营时应选择干燥、草不多的地方,避免在湖边、河边或溪边宿营。
被蚂蟥咬伤后的处理措施
1.不要强行拔出蚂蟥:避免吸盘断在伤口内,导致流血不止或感染。
2.拍打法:轻轻拍打蚂蟥叮咬部位的上方,使蚂蟥松开吸盘而掉落。
3.使用刺激物:可以用浓盐水、酒、米醋、清凉油、肥皂水等涂抹在蚂蟥身上或吸附处,使其自然脱落。
4.消毒处理:蚂蟥脱落后,用清水冲洗伤口,然后用酒精或碘酒进行消毒,并进行包扎。
5.特殊部位处理:若蚂蟥进入鼻腔、阴道、尿道等处,不要强行拉出,可涂蜂蜜、香油或青鱼胆等,待蚂蟥伸出体外时将其取出。
总结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在户外活动时,尤其是靠近水源的地方,要注意预防蚂蟥等寄生虫的侵害。及时就医是关键,避免延误治疗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