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是典型的夜行性肉食动物,喜阴暗潮湿环境,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尤其以湖北、湖南、浙江等地的少棘蜈蚣最为常见。它们昼伏夜出,行动敏捷,以昆虫、蚯蚓等为食,具有极强的钻缝能力和群居特性,但受惊时可能自相残杀或吞食卵粒。
生活习性
-
栖息环境
蜈蚣多栖息于石缝、朽木、杂草堆等阴暗潮湿处,尤其偏好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区域。白天隐匿,夜间活动高峰为晚8点至凌晨4点,依赖触角感知环境,视力极弱。 -
食性与捕食
作为凶猛肉食者,蜈蚣以昆虫、蜘蛛、蠕虫为主食,偶食植物嫩芽。其唾液具消化作用,常舔舐触角及巢穴保持清洁。 -
繁殖与温度依赖
雌蜈蚣每年产卵一次,6-8月为盛期,抱卵孵化需35-45天。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5-32℃,低温会停止繁殖活动。
分布特点
中国蜈蚣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南方省份,如江苏、浙江、湖北、四川等地。其中少棘蜈蚣因体型大、药用价值高,在湖北、湖南等地形成集中产区,春季惊蛰后活动频繁,冬季钻土越冬。
注意事项
蜈蚣虽具生态价值,但部分种类毒性较强,需避免直接接触。若居家环境潮湿,可通过减少杂物堆积、保持干燥预防其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