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蜱虫咬后的症状及应对措施
一、症状表现
-
局部症状
- 皮肤红肿、瘙痒、疼痛或瘀斑,可能伴随水疱或溃疡;
- 蜱虫口器刺入皮肤后可能释放毒素,导致局部充血、水肿或出血。
-
全身症状
- 轻症:乏力、头晕、恶心呕吐、肌肉酸痛或低热;
- 重症:高热(体温≥38℃)、头痛、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严重时出现多器官衰竭或过敏性休克;
- 部分蜱传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潜伏期可达1个月,表现为持续发热、关节痛、皮疹等。
二、应对措施
-
正确处理蜱虫
- 勿硬拔或挤压:避免口器断裂残留体内,增加感染风险;
- 正确方法:用酒精涂抹蜱虫,再用细尖镊子垂直向上缓慢拔出,全程避免徒手接触;
- 后续处理: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冰敷,保留蜱虫供医生鉴定。
-
症状监测与就医
- 若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痛、皮疹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并进行实验室检测;
- 疑似蜱传疾病时,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多西环素)或抗病毒药物,重症需住院治疗。
-
错误方法警示
- 禁用火烧、涂风油精/牙膏等“土法”,可能刺激蜱虫分泌更多毒素。
三、预防建议
- 避免长时间在草丛、树林等蜱虫活跃区域停留;
- 穿长袖衣物、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虫剂,户外活动后检查全身(尤其腋下、耳后等隐蔽部位)。
注:蜱虫叮咬后症状因人而异,及时规范处理可大幅降低重症风险。若无法自行取出蜱虫或出现异常反应,建议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