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有研究,识别有毒千足虫可通过以下特征及行为判断:
一、形态特征
- 体色鲜艳
毒性较强的千足虫(如马达加斯加红千足虫)通常体色鲜艳,全身通红或呈现明显警示色。 - 体型较大
部分有毒种类体型较大,例如非洲巨人马陆体长可达38厘米,躯干直径约4厘米。
二、行为特征
- 分泌刺激性液体
遇危险时,有毒千足虫会蜷缩身体并分泌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臭液或毒液,部分种类甚至能喷射毒液。 - 防御性动作
受威胁时快速蜷曲成螺旋状,同时释放毒素,此类行为多见于有毒种类。
三、地理分布
- 特定区域分布
高毒性千足虫多分布于特定地区,例如红千足虫主要栖息于马达加斯加等热带区域。
四、接触反应
- 皮肤刺激
若接触后皮肤迅速出现红斑、瘙痒或灼热感,可能提示该千足虫分泌了有毒物质。 - 气味异常
分泌物带有刺鼻臭味,是其毒性存在的直接表现。
五、注意事项
- 避免直接用手触碰野生千足虫,尤其是颜色鲜艳或体型较大的个体。
- 若意外接触分泌物,需立即用肥皂水清洗皮肤并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