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艾灸操作方法
-
悬空灸
直接点燃艾条对准叮咬处,保持适当距离悬停施灸,以温热不灼痛为度。适用于轻微瘙痒或红肿,需耐心操作至症状缓解。 -
隔姜灸/隔蒜灸
- 隔姜灸:在叮咬处垫姜片,上置艾炷点燃施灸,姜片变干后更换,适合中等程度肿胀。
- 隔蒜灸:用独头蒜切片(约0.3cm厚),戳孔后置于患处,上置艾绒点燃,每壮约10秒,连续3-5壮效果更佳。
-
穴位辅助
可配合曲池、合谷、足三里等穴位艾灸,促进局部气血循环,缓解瘙痒。
二、注意事项
-
禁忌情况
- 皮肤破损、感染或化脓时禁用艾灸,需就医处理。
- 孕妇、皮肤敏感者及对艾烟过敏者慎用。
-
操作安全
- 控制艾灸温度,避免烫伤,建议每次施灸不超过10秒,间隔补灸。
- 使用防火布、灭火盒等工具,确保环境通风。
三、日常护理
- 艾灸后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抓挠。
- 可配合盐水清洗、芦荟胶等舒缓皮肤。
若症状严重(如大面积红肿、发热)或艾灸无效,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