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陆的生活习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栖息环境:马陆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常栖息于原木下面、岩石下面、腐烂的木头里、苔藓里等。它们也常见于人类居住地附近,如护根物、花园的落叶和堆肥下,以及潮湿情况下的瓷砖、石头、花盆和成堆的碎片下。一些马陆还能生活在高山(树带线以上)、草原、洞穴、沙漠等恶劣环境中。
-
活动规律:大多数马陆是夜行动物,白天通常潜伏起来,晚上出来活动。晴天时,马陆多在夜间伏于地表活动;阴雨天气时,它们可能全天活动。马陆还具有“冒险策略”,在欧洲洪泛平原上,马陆会在洪灾发生后的高繁殖率、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的分散和再迁入,以维持种群数量。
-
食性:马陆是腐食动物和食腐动物,主要以腐烂的植被、枯木、枯枝和木块等为食,有时也会以植物的根、块茎和果实为食。偶尔,马陆也会吃掉植物的幼苗。
-
繁殖方式:马陆是卵生动物,雌雄异体。在繁殖期,雌性将卵产于潮湿背阴的草丛中,每次产卵量可达数百粒左右。卵外有一层透明粘性物质,每头可产卵300粒左右。卵在适宜温度下约20天左右孵化出幼体,数月后成熟。
-
防御行为:马陆缺乏主动防御能力,但它们是无害的,也不咬人。当受到惊吓或捕食者威胁时,马陆会采取多种防御措施。一些马陆会滚成一个球或将身体盘绕卷曲成一个紧密的螺旋状,只露出坚硬的外骨骼,从而保持不动。许多马陆会喷射出有毒或恶臭的化学物质来击退捕食者,这种液体通过侧向臭腺释放,并可能在液体中产生刺激皮肤、引起眼睑和脸颊强烈疼痛和肿胀的化学物质。
马陆的生活习性包括偏好潮湿阴暗环境、多为夜行性、以腐败植物为食、卵生且繁殖力较强,以及具有独特的防御机制。这些习性使马陆能够在多种环境中生存并繁衍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