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
小舞蹈病与风湿热密切相关,通常认为是链球菌感染(如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后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免疫系统在清除病菌时产生异常抗体,攻击基底节等脑区神经元,导致炎症和功能障碍。
2. 临床表现
- 早期症状:注意力分散、学习成绩下降、动作笨拙等非特异性表现。
- 舞蹈样动作:特征为快速、无目的、不协调的动作,累及面部和肢体远端,如挤眉、扮鬼脸、上肢交替伸屈、下肢步态不稳等。症状在精神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
- 其他症状:肌张力低下、肌无力(如“挤奶妇手法”)、精神障碍(焦虑、抑郁、情绪不稳)等。
3. 诊断
- 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检查显示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升高,咽拭子培养可检出链球菌。
- 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见尾状核区低密度灶或水肿,PET显示纹状体高代谢改变。
- 鉴别诊断:需与抽动-秽语综合征、Huntington舞蹈病、习惯性痉挛等疾病区分。
4. 治疗
- 抗感染治疗:首选青霉素,疗程1-2周,预防链球菌复发。
- 对症治疗:使用丁苯那嗪、氟哌啶醇等药物控制舞蹈样动作,注意锥体外系副作用。
- 免疫调节: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血浆置换可缩短病程。
- 支持治疗: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提供营养支持。
5. 预后
多数患者为自限性,3-6个月可自行缓解,但约20%可能复发。及时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如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生。
6. 护理建议
- 环境安全:移除易碎物品,铺设防滑地板,减少跌倒风险。
- 心理支持:关注患者情绪,避免自卑或焦虑,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
- 康复训练:在专业指导下进行物理、作业疗法,恢复运动功能。
若出现类似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