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蜂蜇伤脸部后,可通过以下症状综合判断是否中毒或出现严重过敏反应:
一、局部症状判断
-
皮肤反应
- 被蜇部位迅速出现红肿、疼痛、灼热感或瘙痒,若红肿范围持续扩大或出现水疱、皮肤坏死,可能提示中毒较深。
- 观察是否有残留毒刺:蜜蜂蜇人后毒刺常留在皮肤内,需及时用针挑出。
-
疼痛程度
- 野蜂(如马蜂)蜇伤后疼痛剧烈,且毒素可能更复杂,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麻木感,需警惕毒素扩散。
二、全身中毒或过敏反应
-
轻度中毒症状
- 短暂头晕、低热或局部肿胀,通常在数小时内缓解。
-
重度中毒或过敏表现
-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喉头水肿、喘息或声音变粗,尤其是脸部被蜇可能加速呼吸道阻塞。
- 循环系统:心悸、四肢冰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 神经系统:头痛、肌肉痉挛、意识模糊或昏迷。
-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
- 泌尿系统:血尿、少尿等肾功能异常。
三、紧急处理与就医指征
-
初步处理
- 立即用针剔除毒刺(避免挤压毒囊),并用肥皂水或醋(区分蜜蜂/马蜂)清洗伤口。
- 冰敷减轻肿胀和疼痛。
-
必须立即就医的情况
- 出现上述任一全身中毒症状;
- 既往有蜂毒过敏史,或蜇伤后30分钟内症状迅速恶化;
- 脸部肿胀导致睁眼困难、口唇麻木或影响呼吸。
注意:野蜂毒素可能引发延迟性过敏反应,即使初期症状轻微,也建议密切观察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