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药物性肾损害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药物直接毒性作用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如庆大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等,可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其肾毒性与用药剂量和疗程相关。 - 头孢菌素类(尤其第一代)
具有直接肾毒性,长期或过量使用可引发间质性肾炎或急性肾衰竭。 - 解热镇痛药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过量使用可导致肾小管损伤或慢性间质性肾炎。
二、过敏或免疫反应相关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
可引发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不全。 - 磺胺类药物
可能通过结晶阻塞肾小管或诱发过敏反应,导致梗阻性肾病或急性肾损伤。
三、特殊药物及中药因素
- 含马兜铃酸的中药
如关木通、广防己等,具有强肾毒性,可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及不可逆的肾功能衰竭。 - 抗肿瘤药物(如顺铂)
直接损伤肾小管或引发慢性间质性肾炎。 - 利福平、万古霉素
利福平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万古霉素与肾小管损伤相关。
四、生理及环境因素
- 儿童肾脏生理特点
血流量大(占心输出量20%~25%)、药物浓缩排泄易在肾小管蓄积、代谢率高,使其更易受药物损伤。 - 药物滥用或过量
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的不规范使用是常见诱因,尤其婴幼儿因药物代谢能力弱更易受损。
五、其他机制
- 结晶沉积
磺胺类药物或化疗后尿酸结晶可阻塞肾小管,引发梗阻性肾损伤。 - 溶血尿毒综合征(HUS)
部分药物如环孢素、奎宁可能导致继发性HUS。
总结:儿童药物性肾损害是多种药物毒性、过敏反应及生理脆弱性共同作用的结果,需严格遵循药物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