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脏猝死若经及时抢救存活后,常遗留多种后遗症,其严重程度与基础疾病、抢救时效及并发症相关。主要后遗症包括以下方面:
一、神经系统损伤
心脏骤停导致的脑部缺氧是核心后遗症来源,可能引发脑水肿、认知功能下降(如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严重时可导致植物状态或长期昏迷。
二、心血管系统问题
幸存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脏功能减退表现,部分患者需植入心脏起搏器或长期药物维持。基础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可能进一步恶化。
三、多器官功能损伤
- 呼吸系统:肺部缺氧易引发肺炎、呼吸衰竭等。
- 肾脏:灌注不足可导致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
- 代谢紊乱:酸中毒、高钾血症等电解质异常较为常见。
四、心理及生活质量影响
幸存者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创伤,同时因体力活动受限、长期药物治疗需求等导致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五、老年人特殊风险
- 骨骼损伤:心肺复苏操作可能导致肋骨骨折(尤其骨质脆弱的老年人)。
- 预后差异: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者恢复难度更大,再次猝死风险也高于普通人群。
综合来看,老年人心脏猝死抢救成功后需长期监测心脏功能、神经康复及心理干预,同时防范二次猝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