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察局部症状
- 红肿热痛:伤口周围若出现持续加重的红肿、发热、疼痛,甚至化脓或溃烂,可能是毒素感染的表现。
- 水疱或瘀点:若局部形成水疱或瘀点,提示可能为轻微中毒;若伤口变黑、组织坏死,则可能为严重中毒。
二、警惕全身症状
- 轻度中毒: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胸闷、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
- 重度中毒:若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昏迷、休克、肌肉痉挛、少尿或无尿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可能为毒素引发的多器官衰竭或过敏性休克。
三、检查伤口情况
- 拔除蜂刺:若伤口残留蜂刺(蜜蜂蜇伤常见),需尽快用镊子或卡片刮除,避免毒液持续释放。
- 清洗伤口: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中和毒素(蜜蜂毒液酸性,可用碱性溶液;胡蜂毒液碱性,可用酸性溶液)。
四、及时就医判断
若出现以下情况,建议立即就医:
- 局部症状迅速扩散或加重;
- 全身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喉头水肿);
- 群蜂蜇伤或对蜂毒敏感者(即使单次蜇伤也可能引发严重反应)。
注意事项
- 避免抓挠伤口,防止感染。
- 被蜇后尽量保持静止,减少毒素扩散风险。
提示:野蜂毒性较强,被蜇后需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必要时及时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