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肺炎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于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接触带菌野生动物或家畜(如鼠类、猪)时,病原体经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而感染。
主要特征
-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 鼠类和猪是主要传染源,病原体通过接触污染水源、土壤或动物排泄物传播。
- 人通过皮肤破损处或黏膜接触病原体感染,偶可通过消化道传播。
-
临床表现
- 轻症:类似感冒,表现为寒战、发热、头痛、全身乏力、眼结膜充血等。
- 重症:出现肺大出血、肝肾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甚至休克或死亡。潜伏期通常为2~20天。
-
治疗方式
- 药物治疗:早期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四环素)杀灭病原体。
- 支持治疗:吸氧、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肺大出血时需镇静剂、激素及强心药物辅助。
- 抗休克治疗:大咯血导致休克时需快速扩容,必要时输血。
-
预防措施
- 灭鼠、管理家畜以减少传染源。
- 避免接触疫水,加强个人防护(如穿戴手套、靴子)。
预后
多数患者经及时治疗预后良好,但肺弥漫性出血者死亡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