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原体及传播途径
钩端螺旋体是一种细长、螺旋状的革兰氏阴性菌,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或结膜接触被污染的水、土壤或动物排泄物传播。鼠类和猪是主要传染源,其尿液污染的环境(如稻田、池塘)是常见感染源。直接接触带菌动物(如鼠、猪)或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水也可能致病。 -
发病机制
钩端螺旋体侵入人体后,通过血液扩散至全身毛细血管,引发炎症反应和血管损伤,导致肺、肝、肾等多器官损害。在肺部,病原体及其毒素可引起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肺出血和弥漫性炎症,严重时出现呼吸衰竭。 -
高危人群与高危因素
- 农民、渔民、矿工等常接触疫水或动物的人群风险较高。
- 暴雨、洪水后环境中的钩端螺旋体活性增强,感染风险显著上升。
- 皮肤破损、未防护的伤口暴露于污染环境会加速病原体入侵。
预防建议:避免接触疫水,农田劳作时穿戴防护装备,及时处理动物排泄物,灭鼠以减少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