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作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典型代表,其整体布局可分为四个层级,具体划分如下:
一、外城
位于北京城最外层,是普通百姓居住和商业活动区域,对外承担防御功能。外城东起永定门,西至西便门,北接北安门,南连正阳门,共设七座城门:东便门、西便门、广安门、广渠门、左安门、右安门、永定门。
二、内城
环绕皇城,是京城中轴线的核心区域,仅限皇室成员和高级官员通行。内城南面为正阳门(前门),北接天安门,东连东安门,西靠西安门,共设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
三、皇城
作为内城的中心区域,是明清两代皇宫的所在地,包含紫禁城(故宫)。皇城四门为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是皇城对外门户,兼具礼仪与防御功能。
四、紫禁城(故宫)
位于皇城内,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代表。紫禁城通过天安门、午门进入,北接神武门,形成“前朝后寝”的格局,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核心区域。
补充说明
-
四与九的寓意 :数字“四”指皇城四门(天安、地安、东安、西安),象征“承天启运”;“九”指内城九门,代表“九州归一”的统治理念。
-
功能差异 :四门主要用于皇室出入,九门则承担城内交通与防御功能,体现了古代城市“礼制与实用”的结合。
以上划分综合了明清时期的城市规划,至今仍对北京的城市格局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