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儿科学会肾脏专业学组及我国儿科肾脏疾病科研协作组的定义,迁延性肾小球肾炎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 有明确急性肾炎病史,血尿和(或)蛋白尿迁延达一年以上,且不伴高血压、肾性贫血、氮质血症。
- 无明确急性肾炎病史,但血尿和蛋白尿持续超过半年,且无上述并发症。
2. 病因
- 多数患儿有急性肾炎病史,但未彻底治愈或反复感染(如细菌、病毒)导致病情迁延。
- 部分患儿起病隐匿,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慢性炎症有关。
3. 临床表现
- 尿液异常:持续性或间歇性镜下血尿(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蛋白尿,偶有肉眼血尿(尿液呈红色或棕色)。
- 水肿:晨起眼睑或下肢轻微水肿,劳累、感染时可能加重。
- 其他症状:偶有尿量减少,但无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或贫血。
4. 检查与诊断
- 常规检查:尿常规(观察血尿、蛋白尿)、肾功能(评估肾功能是否正常)。
- 辅助检查:必要时进行肾脏超声、静脉肾盂造影或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
5. 治疗原则
- 预防感染与劳累:避免扁桃体炎、龋齿等反复感染灶,减少病情反复。
- 药物治疗:
- RAAS阻断剂(如ARB、ACEI类药物):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
- 免疫抑制剂:若病理显示活动性病变(如新月体形成),需联合激素治疗。
- 对症治疗:利尿剂(如呋塞米)缓解水肿,中药辅助调理。
6. 注意事项
- 定期随访监测肾功能及尿液变化,早期发现异常。
- 饮食需低盐、低蛋白,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休息。
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如高血压、肾功能异常),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