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癌是发生于胃食管交界处(贲门)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多称其为胃食管结合部癌。贲门位于食管末端与胃的连接处,主要功能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以下为具体说明:
一、病因与危险因素
- 感染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远端肿瘤相关,可能增加贲门癌风险。
- 生活习惯:长期吸烟、饮酒、高盐饮食及肥胖是明确危险因素。
- 疾病相关: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等导致胃酸反复刺激黏膜,可能诱发癌变。
二、临床表现
- 早期症状:多数无明显表现,部分患者出现轻度上腹部不适或嗳气。
- 进展期症状:
- 吞咽困难、进食梗阻感(常见首发症状);
- 上腹部疼痛、体重下降、呕血或黑便;
- 晚期可伴随声音嘶哑、水肿等转移症状。
三、诊断与分期
- 主要检查:胃镜检查结合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依据;
- 分期标准:根据AJCC第八版TNM分期系统,需结合肿瘤中心位置判断按食管癌或胃癌标准分期。
四、治疗方法
- 早期患者:优先选择手术切除病灶,术后根据病理结果辅以化疗;
- 晚期患者:采用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综合方案;
- 特殊情况:无法手术者可通过内镜治疗或姑息疗法缓解症状。
五、预后与预防
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可显著提高生存率,建议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减少吸烟饮酒、控制体重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