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修补,重新支模
混凝土浇筑跑模后的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一、轻微跑模(表面轻微开裂或局部凸起)
-
停止浇筑并清理
立即停止浇筑,用工具将多余混凝土凿除至露出钢筋表面,注意避免损伤钢筋。
-
表面处理
-
用小锤子细凿凿除部分混凝土,使表面达到“斩假石”效果,无散石和颗粒。
-
清理表面松散石子及粉尘,用毛刷刷洗并用水冲洗。
-
-
修补与养护
-
涂刷与原混凝土相同标号的水泥浆界面处理,促进新旧混凝土结合。
-
终凝后加强养护,避免接缝开裂,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
二、严重跑模(大面积开裂或结构破坏)
-
立即停止浇筑
防止混凝土继续流失造成浪费和质量问题。
-
拆除与清理
-
清除已凝固的混凝土,用风炮或人工拆除多余部分,成本较高。
-
清理现场垃圾,修复损坏的模板支撑系统。
-
-
结构修复
-
检查钢筋位置,调整至设计要求后,用环氧树脂砂浆或高强度混凝土补强。
-
对于严重位移的钢筋,需切断后焊接或搭接,确保保护层厚度。
-
-
外观修复
-
用钢丝刷清理蜂窝麻面,填补孔洞后振捣密实。
-
可通过抹灰或贴砖恢复外观,确保与原结构一致。
-
三、预防措施
-
模板加固 :使用钢模板或木模板时,确保支模牢固,预留清扫口和灌浆口。
-
混凝土配合比 :根据环境温度调整坍落度,避免因混凝土过稀导致跑模。
-
施工管理 :加强班组技能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减少跑模风险。
四、注意事项
-
安全防护 :高处作业时佩戴安全带,使用电镐等工具时注意防护。
-
成本控制 :及时修复可避免后期重大返工,但需权衡修复方案的经济性。
通过以上方法,可有效处理混凝土跑模问题,确保结构安全和外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