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漏筋处理方案需根据漏筋程度和结构安全要求选择,主要方法如下:
一、表面修补法(适用于小面积露筋)
-
清理与凿除
清除露筋部位的松散混凝土和锈迹,用钢丝刷或高压水枪清理表面,凿除薄弱混凝土至露出钢筋,边界位置凿毛。
-
涂抹界面剂
在凿除区域刷界面剂(如水泥砂浆),增强新旧混凝土的粘结力。
-
浇筑修补材料
采用1:2或1:2.5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补露筋区域,厚度控制在2-4cm,避免过厚增加荷载。
-
养护与加固
养护温度需≥15℃,时间7天,防止过早拆模。若钢筋密集,可增加钢筋间距或采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
二、填充法(适用于大面积露筋)
-
钢筋处理
剪除多余钢筋,确保位置准确,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
凿除与清理
凿除薄弱混凝土至露出钢筋,清理边缘毛刺。
-
分层浇筑
分次浇筑高强度混凝土,采用串筒或溜槽防止离析,振捣时避免碰撞钢筋。
-
养护与验收
养护24小时后拆模,表面抹平压光,覆盖土工布保湿养护。
三、加固法(适用于严重露筋或承载力不足)
-
钢筋加固
增加配筋密度,采用直径更大、间距更密的钢筋,或粘贴钢板、碳纤维布等材料。
-
混凝土补强
浇筑高标号混凝土(如膨胀水泥)填补破损区域,厚度≥2cm。
-
防水处理
在修补区域涂刷防水涂料或铺设防水膜,防止渗漏。
-
整体检测
修复后进行承载力检测,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四、注意事项
-
钢筋保护 :所有方法需避免钢筋损伤,锈蚀钢筋需先除锈并包裹防锈涂层。
-
模板与施工 :模板需湿润密封,振捣时轻柔操作,防止钢筋移位或变形。
-
规范遵循 :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执行,确保修补质量。
选择方案时需结合漏筋面积、钢筋锈蚀程度及结构安全等级,必要时咨询专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