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筋处理方案需根据漏筋程度和部位制定,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一、处理前准备
-
现场检测与评估
通过专业设备检测漏筋范围、深度及钢筋锈蚀情况,确定修补方案。
-
安全防护措施
戴好安全帽、防护眼镜等装备,设置警示标识,确保施工安全。
二、具体修补方法
-
基层处理
-
剔除松散不牢的石子、酥松混凝土,用尖堑子或剁斧将露筋表面凿毛,清理浮浆和灰尘。
-
对于严重漏筋部位,需将周边混凝土凿除至露出坚实混凝土面,形成60度斜面。
-
-
钢筋预处理
- 用钢刷清除钢筋表面铁锈,必要时使用除锈剂辅助除锈,确保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
-
修补施工
-
水泥砂浆抹面法 :适用于蜂窝、麻面较浅的情况,采用1:2.5水泥砂浆找平,分层抹压密实。
-
水泥砂浆捻实法 :针对面积较大较深的蜂窝、孔洞,先抹1:2水泥素浆,再捣捻1:2干硬性水泥砂浆。
-
混凝土浇捣法 :当漏筋严重时,用比原设计强度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分层浇捣并振捣密实。
-
水泥压浆法 :适用于较大孔洞,需在孔内注入水泥浆液,配合压浆孔(排水孔+压浆孔)进行封堵。
-
三、质量控制要点
-
施工规范
-
避免踩踏钢筋,及时调直弯曲或脱扣的钢筋,并补扣绑扎。
-
支模时预留进料口和振捣口,防止漏浆。
-
-
养护管理
- 浇筑后24小时内避免振动碰撞,表面抹平压光后覆盖塑料薄膜或草帘,每天洒水养护4-6次,养护温度需≥20℃,持续7天。
四、预防措施
-
施工前检查
- 核对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固定好垫块,避免钢筋密集时选用过小粒径碎石。
-
规范操作
- 混凝土灌注前确保表面湿润,避免过早拆模导致缺棱掉角。
五、注意事项
-
对于梁柱节点等关键部位,建议采用整体浇筑或加固处理,避免局部修补引发次生裂缝。
-
若漏筋伴随结构损伤,需结合加固设计综合处理。
(注:具体施工方案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调整,建议由专业团队制定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