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发因素
当人体从高气压环境(如潜水、沉箱、高压氧舱等)快速转入正常气压环境时,若减压速度过快或幅度过大,体内原本溶解的气体(主要为氮气)会因压力骤减而形成大量气泡。这些气泡可挤压组织、阻塞血管,导致局部缺血、水肿甚至出血。例如,潜水员快速上浮时,每下潜10米增加的附加压与地面大气压总和(总压)会加速氮气释放,若减压不当则易引发气泡形成。 -
继发因素
气泡形成后,会刺激组织释放钾离子、组胺、5-羟色胺等炎性介质,引发血管痉挛、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和缺氧。这种恶性循环会延缓氮气泡的消散,使病情恶化。
危险因素包括:
- 高压环境作业不规范(如潜水后飞行、快速减压);
- 肥胖、心血管功能障碍、高龄等个体易感性;
- 低温潜水、脱水、饮酒等诱发因素。
减压病的核心病因是高压环境作业后气体释放失衡导致的气泡形成,而个体差异和操作规范程度直接影响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