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露筋是指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或钢筋位移导致的钢筋外露现象,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构性能下降
-
抗压强度降低
露筋区域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显著降低,可能在设计荷载下发生脆性破坏。
-
应力集中风险
蜂窝麻面、孔洞等缺陷与露筋共同作用,导致应力集中,易引发裂缝。
二、钢筋锈蚀与耐久性受损
-
钢筋锈蚀
露筋的钢筋直接暴露于空气或水中,易发生氧化锈蚀,导致钢筋体积膨胀,进一步削弱结构承载能力。
-
耐久性降低
长期锈蚀会加速混凝土劣化,降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三、安全隐患
-
承载力不足
钢筋锈蚀和混凝土性能下降会导致结构整体承载力降低,极端情况下可能引发坍塌。
-
裂缝扩展
露筋引发的初始裂缝可能因钢筋锈蚀扩展为贯穿性裂缝,削弱结构完整性。
四、其他影响
-
防水性能下降
露筋区域易成为渗漏通道,导致楼板、墙体等部位渗水。
-
美观性受损
蜂窝麻面、露筋等缺陷影响建筑外观质量。
五、防治措施
-
规范施工
-
正确放置钢筋保护层垫块,避免位移或脱落。
-
振捣混凝土时确保密实性,减少空洞和疏松区域。
-
-
及时修补
-
采用聚合物砂浆、修补剂等材料封堵露筋部位,满足保护层厚度要求。
-
加强养护,防止修补后再次出现缺陷。
-
混凝土露筋需从施工源头控制,并通过定期检测与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以确保结构安全与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