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强度,影响耐久性
离析料对材料强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一、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孔隙率增大
离析导致骨料级配恶化,细集料无法有效填充粗集料间的孔隙,使孔隙率显著增加。根据文档1,孔隙率增大直接导致基层密实度下降,从而降低整体强度。
-
密实度不足
粗骨料集中区域在碾压过程中易破碎,形成局部薄弱带,进一步降低基层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
-
抗压/抗拉强度降低
离析引发的收缩裂缝和空隙会削弱混凝土的抗压和抗拉性能,严重时需返工修复。
二、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
力学性能下降
离析导致沥青与骨料黏附力减弱,抗剪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冲击强度均显著降低,影响路面的荷载承受能力。
-
耐久性受损
-
抗渗性降低 :离析后混合料空隙增多,水分易渗透进入骨料内部,加速老化。
-
抗冻性减弱 :水分渗透与冻融循环会进一步破坏骨料结构,降低耐久性。
-
抗剥脱性降低 :沥青分布不均导致基层与骨料界面薄弱,易产生剥落。
-
-
温度敏感性增强
离析引发的沥青不均匀性会加剧温度变化对混合料的破坏作用,导致开裂风险提高。
三、其他影响
-
施工性能下降 :离析易引发混凝土泵送堵塞、表面龟裂等问题,延长工期并增加成本。
-
外观质量差 :表面出现砂纹、骨料/钢筋外露等缺陷,影响工程美观。
四、防范措施建议
-
优化配合比 :确保粗细骨料级配合理,控制沥青饱和度,减少离析风险。
-
规范施工 :限制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采用溜槽、溜筒等辅助工具,避免离析。
-
加强质检 :通过室内试验监测温度离析指标,及时调整配合比。
离析料会通过多种机制降低材料强度,并引发一系列耐久性问题,需从源头控制离析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