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混凝土施工中的“压光”与“收光”,实际应为同一工艺的不同表述,属于混凝土表面处理的规范术语。具体说明如下:
一、核心概念
-
压光
是指在混凝土初凝前,通过机械或人工方式(如铁抹子、木抹子)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压实和抹平,使其达到光洁平整的状态。这一过程需在混凝土表面初凝但未完全固化时进行,通常分为两次压光:
-
初次压光 :待混凝土表面初凝后,用木抹子初步搓压,排除表面气泡和砂眼缺陷;
-
二次压光 :在混凝土表面收水(即人踩踏后不陷入)时进行,进一步压实并消除残留痕迹。
-
-
收光
实际上是对压光工艺的另一种表述,强调通过压实和抹平使表面达到光亮平整的效果。部分资料将“收光”称为“原浆收光”,特指使用混凝土原浆(未掺其他材料)进行压光操作。
二、主要作用
-
减少开裂 :通过压实减少水泥砂浆间隙,降低收缩裂缝风险;
-
增强粘结力 :为后续抹装饰层提供良好附着面,避免空鼓、脱落;
-
提升美观性 :使表面达到光亮平整的视觉效果。
三、施工要点
-
时间控制 :需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通常为浇筑后2-3小时;
-
工具要求 :先用木抹子初步搓压,再换铁抹子压光,确保用力均匀;
-
规范争议 :部分规范要求初凝后压光,但实际施工中常在初凝前完成。
四、补充说明
-
不收光场景 :仅地面、路面等直接承受荷载的混凝土需收光,其他部位(如非承重结构)可省略;
-
工艺差异 :原浆收光仅使用混凝土原浆,而普通压光可能掺入砂子等材料。
正确表述应为“压光”,其核心在于通过压实和抹平工艺提升混凝土表面的密实性和美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