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低价游是当前文化旅游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其存在和蔓延带来了多方面的隐患和挑战,具体问题及难题可归纳如下:
一、主要存在问题
-
虚假宣传与承诺不符
旅行社常通过夸大宣传(如豪华住宿、零购物)吸引游客,但实际行程与宣传严重脱节,导致游客权益受损。
-
强制购物与隐性消费
低价游常伴随强制购物环节,导游可能以“景区维护”“特殊活动”等名义追加收费,或诱导游客在合作购物场所消费。
-
合同条款陷阱
合同中常包含“霸王条款”,如擅自变更行程、强制消费、责任推诿等,游客维权难度大。
-
监管滞后与执法不严
部分地区监管部门监督网络不密、执法力度不足,导致违法经营主体屡禁不止。
二、深层难题
-
供需失衡与恶性竞争
旅游淡季时,部分景区过度依赖低价揽客,形成恶性竞争环境,迫使企业通过低价吸引游客后再通过强制消费获利。
-
消费者认知与维权障碍
部分游客因贪图便宜或对旅游产品认知不足,轻信低价宣传;即使维权成功,违法成本较低,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
行业自律缺失
旅行社、导游等主体法律意识淡薄,存在出借资质、超范围经营等违规行为,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三、治理建议
-
加强法律监管与执法力度
通过专项治理行动,严查虚假宣传、强制消费等行为,提高违法成本。
-
完善行业标准与信用体系
建立健全旅游产品和服务标准,推广诚信旅游文化,形成社会监督机制。
-
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建立旅游纠纷前置调解机制,简化维权流程,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
-
推动行业自律与转型
旅行社需规范经营行为,导游需提升专业素养,推动旅游业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转型。
治理不合理低价游需政府、企业、消费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通过法律、监管、自律等多措并举,才能有效遏制其蔓延,提升旅游市场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