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可根据其作用机制和适用目标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维度:
一、时间维度分类
时间维度的工具主要用于逆周期调节,平滑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波动,具体包括:
-
资本管理工具
通过调整资本充足率、杠杆率等要求,抑制资产过度扩张或收缩带来的风险。
-
流动性管理工具
调整金融机构流动性覆盖率(LCR)、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等指标,防范流动性危机。
-
资产负债管理工具
监管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结构,避免过度依赖短期融资或期限错配。
-
金融市场交易行为工具
通过保证金比率、融资杠杆限制等手段,稳定金融市场波动。
-
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工具
调控资本跨境流动,防范大规模资本流动对金融体系的冲击。
二、结构维度分类
结构维度的工具通过优化金融体系结构,防范系统性风险跨机构、跨市场、跨部门的传染,主要包括:
-
金融基础设施管理工具
加强支付清算系统、征信体系等基础设施的监管,提升整体稳定性。
-
风险处置与阻断工具
包括压力测试、流动性救助计划等,用于应对重大风险事件并防止风险扩散。
-
特定机构附加监管规定
对系统重要性银行、金融控股公司等提出额外资本、流动性等要求,增强其抗风险能力。
三、其他分类方式
部分工具可能同时具备时间维度和结构维度的特征,例如:
-
逆周期资本缓冲 (时间维度)属于防信用过度工具(结构维度);
-
并表监管 (结构维度)可能伴随资本管理要求(时间维度)。
总结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需根据具体风险场景选择适用维度,单一工具往往难以覆盖所有风险类型。实际政策制定中常采用多工具组合,形成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