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素中毒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食物因素
- 食用霉变食物:这是最常见的病因。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如花生、玉米、大米、小米、豆类等谷物,以及坚果、干制水果等。这些食物在储存过程中如果受潮、变质,容易被黄曲霉菌污染,进而产生黄曲霉毒素。例如,家中存放的花生米放置时间过久且保存不当,发生霉变后被人食用,就可能导致中毒。
- 食用被污染的动物性食品:黄曲霉毒素可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如肝脏、咸鱼、奶和奶制品等动物性食品也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如果人食用了这些被污染的动物性食品,也可能引发中毒。
-
环境因素
- 储存条件不当:粮食、坚果等食物如果储存在潮湿、阴暗、温度较高的地方,容易滋生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比如一些农村地区,粮食储存设施简陋,缺乏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措施,导致粮食发霉变质。
- 厨具卫生不良:砧板及筷子的缝隙中易藏匿食物残渣,如使用后清洁不到位,或长时间放置在潮湿阴暗的角落,就容易产生霉变,滋生黄曲霉菌。
-
其他因素
- 食品加工过程污染: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如果原材料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或者加工设备、容器等未清洗干净,也可能导致黄曲霉毒素混入食品中。例如,用被黄曲霉污染的谷物加工制成的食品,如果没有经过有效的去毒处理,就会含有黄曲霉毒素。
- 误食含有黄曲霉毒素的物品:除了食品,一些非食品物品也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如被污染的中药材等。如果误食了这些含有黄曲霉毒素的物品,也会引起中毒。
总的来说,黄曲霉素中毒的病因主要是由于食用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或物品,而食物的霉变、储存条件不当、厨具卫生不良以及食品加工过程的污染等都是导致食物和物品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常见原因。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食品的干燥、清洁,避免食用霉变食物,以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