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性及危害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已知的最强致癌物之一,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主要损害肝脏,导致肝细胞坏死、肝硬化甚至肝癌,同时也可损伤肾脏、心脏等器官。长期低剂量接触会增加肝癌风险,一次性高剂量摄入可能致命。 -
中毒表现
- 急性中毒:早期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胀、黄疸、发热等,2-3周后可能出现腹水、肝脾肿大、胃肠道出血,严重者昏迷或死亡。
- 慢性中毒:长期摄入低剂量毒素可导致肝损伤、免疫力下降、生长迟缓等,甚至诱发肝癌。
-
常见污染源
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霉变或受污染的粮食(如花生、玉米、大米)、坚果、食用油等食品中。潮湿、温暖的环境易滋生黄曲霉菌。 -
急救与治疗
- 立即措施:停止摄入可疑食物,催吐或洗胃清除毒素。
- 医疗干预:包括补液、利尿、护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抗氧化剂等支持性治疗,重症需重症监护。
-
预防建议
- 妥善储存粮食,避免霉变;彻底清洗或高温烹调食物。
- 不食用发霉食品,优先选择小包装产品并定期检查。
若怀疑中毒,应立即就医并配合实验室检测(如ELISA法检测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