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管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胆道感染性疾病,多数由急性胆管炎未彻底治愈所致,常与胆石症互为因果。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 病因
- 急性胆管炎迁延:急性胆管炎经非手术治疗后,急性炎症得到控制,但胆管内的原发病因,如肝内外胆管结石、胆道蛔虫症或奥狄括约肌狭窄等未解决,胆管内炎症病变转为慢性。
- 慢性非特异性感染:在感染性肠病时,肠内细菌从门静脉侵入胆道系统,形成慢性炎症。
- 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常伴有溃疡性结肠炎,有的还伴发节段性肠炎、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和腹膜后纤维化等疾病。患者血清中的免疫复合物常高于正常人,这些物质沉淀于胆管组织时,可引起慢性胆管炎。
- 其他因素:可能与遗传因素、类圆线虫感染、酒精中毒、石胆酸等有关。
- 症状
- 一般症状:多数患者无特殊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中上腹部不适、胀痛、食欲不佳,也可有绞痛发作,进食油腻食物后上腹部疼痛加重。一般没有发热和黄疸症状,上腹可有轻压痛。
- 急性发作症状:急性发作时会出现腹痛、寒战发热、黄疸等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症状。
- 肝硬化表现: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能有肝硬化表现,如腹水、明显黄疸、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等。
- 检查
- 血生化检查:通常伴有碱性磷酸酶(ALP)、γ - 谷氨酸转肽酶(γ - GT)升高,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病情。
- 血常规: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或是淋巴细胞变化,有助于医生了解感染情况。
- 并发症
- 胆道狭窄、结石或急性胰腺炎:慢性胆管炎常伴有这些并发症,病程长者可导致胆汁性肝硬化。
- 肝性脑病:如果肝脏损害严重,可能引起肝性脑病等。
- 胆管癌变:本病患者有发生胆管癌变的风险。
- 治疗
- 手术治疗: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原则为去除梗阻因素、彻底解除梗阻、保证胆道的引流通畅。
- 药物治疗:也可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如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利胆药物促进胆汁排泄等。
慢性胆管炎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进食油腻食物,有助于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