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管炎是胆道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肝内或肝外胆管,以胆管壁增厚、纤维化或狭窄为特征,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病。以下是该疾病的综合介绍:
1. 病因与分类
- 原发性:与自身免疫异常相关,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常合并溃疡性结肠炎、腹膜后纤维化等)。
- 继发性:多由急性胆管炎未彻底治愈迁延所致,常见诱因包括胆管结石、胆道寄生虫感染、胆管狭窄、酒精中毒或先天性胆管异常。
2. 典型症状
- 慢性期:右上腹隐痛或胀痛(进食油腻后加重)、腹胀、食欲减退、恶心,部分患者可出现皮肤瘙痒或低热。
- 急性发作:表现为胆管炎“三联征”——上腹剧痛、寒战高热、黄疸,可能伴皮肤瘙痒和体重下降。
- 胆汁淤积表现:黄疸(波动性)、尿液深黄、粪便颜色变浅。
3. 诊断方法
-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或CT显示胆管扩张、管壁增厚;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或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可明确狭窄或结石位置。
-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测可见白细胞升高、肝功能异常(如胆红素、转氨酶升高)。
- 病史结合:需结合既往急性胆管炎史或反复发作的胆道疾病史综合判断。
4. 治疗策略
- 病因治疗:手术或内镜取石解除梗阻,抗生素控制感染,免疫抑制剂用于自身免疫性病因。
- 对症治疗:利胆药物(如熊去氧胆酸)、解痉止痛药缓解症状。
- 手术干预:严重胆管狭窄或反复感染者可能需胆管引流或重建术。
5. 并发症与预后
- 常见并发症包括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癌、胆石症、菌血症等。
- 早期规范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但自身免疫性病因(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预后较差,可能进展为终末期肝病。
6. 日常管理
- 饮食调整: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酒精。
- 定期监测:长期随访肝功能及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慢性胆管炎需通过多学科协作实现早诊早治,患者需重视生活方式干预以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