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糖原贮积病Ⅲ型(GSD-Ⅲ)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疾病,由脱支酶(包含淀粉-1,6-葡糖苷酶和低聚葡聚糖转移酶)缺乏引起糖原分解障碍,导致异常结构糖原在肝脏、肌肉等组织中堆积。
主要特征
-
病因与遗传
- 基因缺陷位于EP21,父母双方携带致病基因时,子女有25%患病概率。
-
临床表现
- 肝脏症状:婴幼儿期出现肝脾肿大,4-6岁后可能伴随脾大;部分患儿青春期肝脏缩小,少数进展为肝硬化或肝衰竭。
- 肌肉症状:肌无力、运动耐力差(如爬坡困难)、肌痉挛,严重者出现进行性肌病或心肌病(心脏增大、心电图异常)。
- 其他症状:生长迟缓、低血糖(较Ⅰ型轻)、高脂血症等。
-
分型
- Ⅲa型:最常见,肝脏和肌肉均受累。
- Ⅲb型:仅肝脏受累,约占15%。
诊断与治疗
- 诊断:结合家族史、症状及酶活性检测(红细胞/白细胞中脱支酶活性降低)、基因检测或组织活检。
- 治疗:
- 饮食管理:日间高蛋白饮食,夜间鼻饲或生玉米淀粉维持血糖稳定。
- 对症支持:肌无力者进行康复训练,必要时降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
- 监测并发症:定期评估肝功能和心肌状况。
预后
部分患儿青春期症状改善,但长期可能面临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等风险,需终身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