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地理概念,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点:
一、行政区划概念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省下辖的少数民族自治州,首府为西昌市。其地理范围覆盖四川西南部,北接雅安市、甘孜州,南邻云南省,东连宜宾市、乐山市,西靠横断山区与甘孜州接壤。该区域是四川省三个自治州之一,国土面积6.04万平方公里,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
二、自然地理特征
-
地形地貌
凉山地区以南北延伸的山脉和山谷为主,地势南高北低,耕地较少,平原稀疏。山脉多呈红褐色,覆盖广袤森林,形成“千里彝山”的地理景观。
-
气候条件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三、文化与历史内涵
-
彝族文化象征
彝族自称该地区为“斯普古火”,意为“森林茂密的高寒地区”。历史上是古代西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也是红军长征途经地。
-
历史意义
凉山是四川省最后一个废除奴隶制度的地方,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意义。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也在此成功发射。
凉山既是自然地理区域,也是民族文化与历史的载体,兼具地理、生态与人文多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