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久病卧床是指老年人因长期患病或伤残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需部分或完全依赖他人照料的一种临床状态。其核心特征为长期卧床、坐椅或仅能室内活动,无法独立完成外出等基本生活行为。以下从不同维度综合描述该病的特点:
一、病因与诱发因素
- 脑血管疾病
重症脑卒中、脑血栓等疾病遗留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共济失调)是首要病因,占50%以上。部分患者可能因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截肢等复合性残疾而加重卧床风险。 - 骨关节疾病
- 骨折:股骨颈骨折、脊椎骨折等卧床后易引发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占卧床病例的20%。
- 慢性关节病变: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晚期关节变形强直,限制活动能力。
- 高龄与多系统衰退
高龄患者因多器官功能退化、代谢减慢及免疫力下降,更易因疾病或衰老加速卧床进程。
二、典型症状表现
- 躯体功能障碍
- 肌肉萎缩:卧床14天内肌肉质量可减少8%,肌力每周下降约20%。
- 关节僵硬:活动减少导致关节囊及周围组织纤维化,活动范围受限。
- 皮肤与循环问题
- 压疮:骨突部位(如骶尾部)因持续受压发生缺血性坏死,发生率5%-10%。
- 下肢静脉血栓:血液回流受阻引发血栓,发病率约1%。
- 感染风险
- 肺部感染:呼吸运动减弱致分泌物积聚,肺炎发病率达15%。
- 泌尿系统感染:导尿管使用不当或卫生护理不足诱发炎症。
三、常见并发症
- 代谢与骨骼异常
- 骨质疏松:钙排泄增加及骨有机质耗竭,骨折风险显著升高。
- 异位钙化:骨钙转移引发软组织钙沉积,可能伴随高钙血症。
- 心理与社会问题
- 焦虑与抑郁:长期活动受限导致情绪障碍,需心理干预支持。
- 消化与排泄障碍
- 便秘:肠道蠕动减弱,发生率近30%。
四、病程特点
老年久病卧床并非单一疾病,而是多种病理因素叠加的临床综合征。其发展常伴随失用性综合征(运动不足综合征),表现为神经功能减退、自主神经紊乱及多系统功能进行性衰退。早期干预(如康复训练、定期翻身护理)可延缓病情进展,但高龄及多重合并症患者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