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异常,又称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以肌肉张力异常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综合征。以下是关于肌张力异常的详细解释:
1. 定义
肌张力异常是指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导致异常的动作和姿势。这种疾病常表现为颈部、躯干及四肢近端肌肉的缓慢、持续、强烈扭转样不自主运动,属于锥体外系疾病。
2. 成因
肌张力异常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血管病、帕金森综合征、破伤风等,可能导致肌张力增高。
- 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如周围神经炎、脊髓前角灰质炎等,可能导致肌张力降低。
- 遗传、感染或中毒:如遗传性变性病、中毒性脑血管病等。
- 其他因素: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状态、体位不当等也可能导致肌张力异常。
3. 症状
肌张力异常的症状因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异,主要包括:
- 异常的动作和姿势,如颈部扭曲、躯干或四肢的异常扭转。
- 关节疼痛或颈肩痛。
- 晚期可能伴随废用性萎缩、智能减退等并发症。
4. 治疗方法
肌张力异常的治疗方法多样,具体包括:
- 药物治疗:
- 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海索)、镇静剂(如地西泮或氯硝西泮)、左旋多巴等。
- 部分患者对巴氯芬和卡马西平有效。
- A型肉毒素注射:
- 通过局部注射缓解痉挛最严重的肌肉或异常放电的肌群。
- 疗效可持续3至6个月,复发后可重复注射。
- 外科手术:
- 对于药物或肉毒素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可考虑手术干预。
- 辅助治疗:
- 卧床休息、被动按摩、保持乐观情绪等有助于疾病恢复。
5. 注意事项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以下几点:
- 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要随意调整剂量。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劳累和过度用力的动作。
-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总结
肌张力异常是一种复杂的运动障碍疾病,需要通过综合治疗手段进行干预。如果您或身边的人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