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单纯性胃炎是胃黏膜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属于急性胃炎中最常见的类型,具有以下特点:
一、病因与诱因
- 物理因素:过冷/过热的食物、粗糙食物、暴饮暴食等直接刺激胃黏膜。
- 化学因素:酒精、浓茶、咖啡、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损伤胃黏膜屏障。
- 生物因素:食用被细菌(如沙门氏菌、葡萄球菌)或毒素污染的食物,或病毒感染。
- 其他因素:应激状态(如大手术、严重创伤)、过敏反应、胃内异物等。
二、典型症状
- 上腹部不适:表现为隐痛、胀痛或剧烈绞痛,可放射至中下腹。
- 消化系统症状:恶心、频繁呕吐(含胃内容物)、食欲减退、嗳气,常伴腹泻(水样便)。
- 全身症状:严重者出现发热、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三、治疗与预后
- 治疗原则:以药物和对症治疗为主,包括:
- 抑酸药(如质子泵抑制剂)缓解胃酸刺激;
- 止吐/止泻药控制症状;
- 抗生素用于明确细菌感染者。
- 预后:轻症患者通过调整饮食、休息可自愈;重症经规范治疗通常1-3天缓解,预后良好。
四、注意事项
- 饮食管理:发病初期禁食,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清淡流食(如米汤、粥)。
- 避免诱因:减少刺激性食物和药物摄入,注意饮食卫生。
- 及时就医:若出现呕血、黑便、持续腹痛或脱水症状,需立即就诊。
该病起病急骤,但多数患者通过及时干预可快速恢复,日常需注重预防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