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性心肌病是指在慢性肾衰竭(少数由急性肾衰竭引起)基础上出现的心肌病变,主要表现为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其核心机制是肾功能衰竭导致体内毒素蓄积、代谢紊乱及血流动力学异常,进而引发心肌损伤。
主要特征:
-
病因
- 慢性肾衰竭(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是主要诱因,毒素(如尿素、胍琥珀酸)直接损伤心肌细胞。
- 非肾性因素包括贫血、高血压、钙磷代谢紊乱、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
-
典型症状
- 心力衰竭:呼吸困难、水肿、少尿伴心悸,是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 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传导阻滞,严重时可致晕厥或猝死。
- 贫血与低蛋白血症:表现为乏力、头晕,加重心脏负担。
- 其他:心包炎、瓣膜钙化、缺血性心肌损害(如胸痛、心肌梗死)。
-
诊断与治疗
- 诊断:结合病史、心电图(心肌肥厚或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肥厚、射血分数降低)及心内膜心肌活检。
- 治疗:
- 透析(血液/腹膜透析)清除毒素,改善内环境;
- 药物控制心力衰竭(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纠正贫血及钙磷代谢紊乱;
- 终末期需肾脏移植以根治。
该病预后较差,但早期干预(如规律透析、控制并发症)可延缓病情进展。